如何发现审计问题并提出有效建议
导读: 审计是一项重要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活动,它通过审查和分析被审计单位的财务和业务数据,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漏洞,并提出改进建议,以确保企业的合规性、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发现问题、提出审计建议,包括常见的审计问题、审计问题的发现方法、问题依据以及如何提出可执行的审计建议。
一、常见的审计问题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经常会遇到各种类型的问题,这些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资金存放不合规:如资金未按规定存放于指定账户,或购买理财产品未经决策批准。
银行账户管理混乱:如银行账户开立过多,部分账户长期不使用且余额很少,或开立银行未经审批。
个人违规借款:如下属企业存在股东或高管违规向企业借款,或长期不还备用金。
资产管理问题
房产、车辆管理不规范:如房产闲置,房产出租未公开招标,或存在账外房产和车辆未入账。
资产未定期盘点:导致账实不符,如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现金、银行存款余额出现负数等。
投资管理问题
投资决策及转让程序不合规:如未经董事会决议直接执行党委会决议出资,或下级子公司擅自投资决策。
违规持股:如违规持有下级单位股份。
工程项目管理问题
招投标不规范:如未按规定招标,违规串标,或招标过程存在舞弊。
项目承包不合规:如将项目违规承包给个人。
内部控制问题
内控制度不完善:如未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无法对本单位的各项经济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
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如监事会设立及履职不到位,外部独立董事管理办法未执行到位。
税务管理问题
偷税、漏税:如企业未按规定缴纳税款,或税务机关提前征收税款。
少计提减值准备:如应收债权未足额计提减值准备,导致会计利润不实,少缴税。
公务支出及兼职返聘问题
违规公务支出:如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超标准乘坐交通工具,或超标准组织职工旅游等。
违规兼职、返聘:如未经审批或备案在企业持有股份或兼职,或违规退休返聘。
政策执行问题
执行国家及省市政策措施不到位:如未按要求及时归还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逾期账款,或未完成下达的扶贫结对任务。
规划指标和目标未完成:如集团“十三五”规划重要指标未完成,或信息化规划任务未完成。
二、审计问题的发现方法
审计问题的发现方法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
审阅会计资料
审阅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是最基本、最直观的方法。通过审阅财务报表、账簿、凭证等,审计人员可以发现异常数据和疑点,进而确定审计线索。例如,通过对比不同年份或不同月份的财务数据,可以发现数据波动异常,从而追踪审计重点。
利用内控管理漏洞
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通过审前调查,发现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漏洞或薄弱环节,以此确定审计重点。例如,在发现某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时,可以通过审阅有关凭证记录、调查询问有关人员和进行实物盘点等方式,发现该单位存在大量有账无物或有物无账的固定资产,从而揭露其固定资产管理混乱的问题。
对比分析
对于一些不能仅从单年、单月或者个别业务来确定的审计重点数据,审计人员可以采用多年、多月或者多业务对比的方式,来确定审计重点。例如,通过对某单位三年以上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或同一年度不同月份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异常数据,确定审计重点,进而追踪审计线索。
突击检查
突击检查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特别是在检查保险柜和其他固定资产时。突击检查需要在被审计单位完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进行,认真仔细地检查可能会发现小纸片等重要审计线索。
利用群众监督
群众对被审计单位一些日常情况或特殊现象的了解,可以为审计人员提供线索。审计组可以视举报人、举报的内容等,来确定不同的审计思路。一般群众的举报得来的线索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内部职工的举报通常可信度和价值较高。
利用现代审计技术
随着财务计算机软件的更新,审计人员需要掌握现代审计技术,如AO审计软件和SQL语句的应用。这些技术可以非常快速地抽取和分析大量数据,发现审计线索。例如,利用地税审计软件对纳税户全年多个月份同一税种交税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企业是否存在偷税、漏税等税收疑点。
多维度分析
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关系数据或勾稽数据来进行画图分析或对比分析,发现审计疑点。例如,通过对比被审计单位人员的表达与账本凭证中所记录的事实,找出差异,确定审计线索。
三、问题依据
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衡量被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是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决定的依据。审计依据具有以下特点:
权威性:审计依据通常是由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上级主管部门或单位内部制定的,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层次性:审计依据的层次越高,其管辖的幅度越宽,适用范围越广。
相关性:审计依据应与被审计项目和应证实的目标相关,能够判定被审计事项是否真实、合法与有效。
时效性:审计依据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不能用过时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作为判断依据。
审计依据可分为以下几类:
外部制定的审计依据
法律:如宪法、刑法、民法、会计法、审计法、预算法、税收征管法等。
法规:如《全民所有制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价格管理条例》、《企业会计准则》等。
规章制度:如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各项财务会计制度,上级主管部门和被审计单位内部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等。
内部制定的审计依据
经营方针、任务目标:如被审单位制定的经营方针、任务目标、计划预算等。
内部控制制度:如单位内部制定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
四、如何提出可执行的审计建议
提出可执行的审计建议是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以下是提出审计建议的一些方法和建议:
明确问题所在
在提出审计建议之前,必须明确问题所在,了解问题的具体原因和影响。只有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挖掘,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具体可行的建议
整改类建议:如果知道具体要怎么整改,就将具体整改措施编入到审计报告中,让对方参照执行。例如,发现某单位合同范围界定不清导致多付工程款,建议相关部门对所有结算进行全面复核,找出未纳入结算的工程项目。
制度修订建议:如果问题是制度和流程不合理或存在冲突,建议修订某类制度、流程。例如,发现某单位内控制度不完善,建议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加强经济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内控提升建议
内控提升建议需要系统性地提出问题和风险,并针对现有运营模式和风险,提出管理模式提升建议。例如,发现某单位缺少重要业务流程制度,建议制定和完善这些制度,以提升运营效率和风险防范能力。
战略类建议
战略类建议通常涉及企业的长远发展和重大决策,审计部门虽然很难直接参与,但可以提供风险提示。例如,发现某项投资因市场调研不足导致可行性研究不到位,建议决策者充分考虑潜在风险,避免未来利润降低。
跟踪和督促
审计建议提出后,需要跟踪和督促被审计单位执行整改措施。可以设定具体的指标和期限,要求被审计单位定期报告整改进展情况。如果整改不力或重复发生问题,可以提出更严厉的处罚建议。
提升员工素质
如果审计发现低级错误较多,员工的专业技能或职业道德不高,可以提出提升员工素质的建议。例如,加强专业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或进行企业文化学习等。
加强监督和管理
审计监督只是监督的一小部分,重点是管理人员监督、不相容岗位之间监督和第三部门的监督。建议加强内部监督和管理,确保各项制度和流程得到有效执行。